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微軟推出SQL Server 2008 R2 PDW資料倉儲平台

2011-01-25
新的微軟資料倉儲平台支援MPP平行處理架構,可以擴充額外機櫃的方式提昇資料處理效能,最大到500TB的資料量。

微軟發佈SQL Server 2008 R2 Parallel Data Warehouse(PDW)資料庫倉儲平台,支援MPP平行處理架構,可以機櫃擴充方式提昇處理速度。

SQL Server 2008 R2 PDW支援MPP大量平行處理架構,利用控制機櫃的多顆處理器平行處理資料查詢,加速資料處理速度,以因應企業大量資料複雜的商業智慧整合與分析需要。

微軟伺服器平台事業部資深產品行銷經理李玉秀表示, SQL Server 2008 R2 PDW支援商業智慧分析,同時也具有彈性擴充效能的特色,以機櫃的擴充部署方式來看,每機櫃可支援100TB的資料量,SQL Server 2008 R2 PDW最多支援至5台500TB的資料量,適合作為大量資料倉儲平台。

微軟並與系統業者合作,和HP在去年11月發表HP Enterprise Data Warehouse Appliance,就是以 SQL Server 2008 R2 PDW搭配HP的伺服器機櫃系統供貨,出廠時即針對不同資料倉儲規模大小,完成安裝、調校設定,強調軟硬體提昇的資料倉儲效能。

李玉秀指出,SQL Server 2008 R2 PDW的授權是依照處理器計算,以HP Enterprise Data Warehouse Appliance一個機櫃來看,即以一個機架22顆處理器收取授權費用。

除了推出支援平行運算的資料倉儲平台,微軟SQL Server未來還會推出下一版Denali,改善資料存取分析、商業智慧自助服務、資料整合等功能,另外還有雲端版的SQL Azure,讓企業可在雲端平台上使用SQL Server的資料分析、建立報表,在雲端上匯整不同資料整合成Excel報表,或是在不同裝置上顯示即時資訊等等。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資訊系統:完美解、最佳解、建議解與選擇解

在數學上,常見的最佳解、完美解,都有一定的假設情境與限制後,才會完美解、最佳解的產出。

但在企業的資訊系統上,卻難以有完美解、最佳解。

多半是資訊人員與協力廠商集思廣益,設計出一套適合的解決方案,但畢竟需考量當時專案環境、人力資源、成本考量等等,無法面面具備滿足每一個需求,這會是「建議解」。
建議解:這類的建議解,勢必有某些部分要被犧牲。
最常見的考量條件是:沒有足夠的預算,就要建置 BI 系統、HA 系統等等。

若在有其他人員的加入,例如:業務、高層人員、親友等等,這時選擇的資訊系統,會是各方人馬角力、協調後的結果,或許可以稱其為:選擇解。

選擇解:姑且不論是否合適,但多半不是資訊人員最初的建議,輕則心生e04、倦怠感,重則引發離職等。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因應民國百年蟲危機 經濟部成立專案小組

因應民國百年蟲危機 經濟部成立專案小組 
文/蘇文彬 (記者) 2010-02-09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9568

經濟部成立網站,建議企業下載檢測工具先自我檢驗是否存在民國百年年序危機,若有風險或需要諮詢,可以服務專線聯繫專案工作小組及服務團隊。

經濟部成立專案小組,與軟體協會、資策會聯手組成服務團隊,加緊解決國內企業資訊系統可能面臨的民國百年蟲(百年年序)危機。

所謂的民國百年蟲(百年年序)危機,與西元2000年的Y2K千禧蟲危機類似,企業在10多年前開發的老舊資訊系統,因當初設計開發資訊系統考量到節省記憶體空間及提昇資料處理需要,將系統年份日期欄位設計為2位數運算空間,致使民國100年1月1日時因運算出錯而變成民國00年或民國10年,造成企業營業上的損失。

為此,經濟部在民國98年10月就設立「民國百年年序企業資訊服務網」,提供相關預防、檢查資訊及工具,供有風險的企業及早因應。

而在時間進入最後一年倒數下,經濟部今天跨技術處、工業局、商業司等單位成立專案小組,並與資策會、軟體協會成立的服務團隊合作組成民國百年年序問題處理工作小組,希望從成立宣導網站、提供諮詢、檢查工具及宣導說明會方式,加速國內企業在年底前解決民國百年年序危機。

根據經濟部去年11、12月間的調查,受訪企業約有2成自己評估可能發生民國百年年序風險,有風險的企業中高達7成6尚未處理此問題,51%有處理上的困難,66%不知如何尋求協助。受訪企業回應可能受影響的資訊系統包括企業財會、進銷存、人事、客戶關係等等。

不只民間企業如此,主計處去年7月調查也發現約3成政府機關還未處理民國百年年序問題,顯示不論民間或政府機關仍未完全解決此問題。

經濟部跨局處專案工作小組召集人吳明機表示,由於上次千禧蟲危機吸引企業及社會投入很大的資源解決問題,很多企業也都趁上次機會解決民國百年年序問題,因此預期這些民國百年年序風險沒有千禧蟲來得大,但國內仍有使用老舊資訊系統的中小企業存在潛在的風險,經濟部因此結合內部及軟協、資策會力量,希望提供資源、技術諮詢協助企業渡過民國百年年序危機。

有問題需協助的企業可免費向經濟部、軟協諮詢,若需要進一步解決資訊系統年序技術問題最好尋求當初提供該系統的原廠或獨立開發商解決問題。或是向軟協、資策會成立的服務小組求援。

除了成立網站、諮詢專線、在北、中、南舉行宣導說明會,讓企業有機會測試、演練民國百年年序可能的資訊系統風險,經濟部也計劃在今年12月底至明年1月期間設立「應變中心」、「顧問團隊」針對發生問題的企業提供緊急應變服務。 

民國101年,政府完成資訊共構

 

民國101年,政府完成資訊共構 
文/林文彬 (記者) 2010-02-02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9348

伴隨著政府組織再造四法的通過,民國101年中央政府機關將完成以部為單位的資訊共構,更確立了資訊長二級制

重 點
● 民國101年,政府將建立以部為單位的資訊共享政策
● 資訊長二級制將由政務委員兼任國家級資訊長一職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資訊管理處高級分析師簡宏偉說:「資訊改造,將大幅強化政府的競爭力。」

 

 

日前立法院三讀通過政府組織再造四法,於2012年行政院所屬機關將從目前的39個整併為29個,伴隨著組織改造將啟動資訊改造,希望能在2012年以前,2級以下的機關原則上就不再設立資訊部門,將人力與資訊系統全部整併在部級機關(如行政院內政部),並在2012年以前完成以部為單位的機房共構。此外,組織法的通過也確認了資訊長二級制,中央政府將會設立國家級資訊長,還會在各部會設立資訊長,負責整合各機關不同的資訊業務,並為資訊部門發聲。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資訊管理處高級分析師簡宏偉說:「資訊改造,將大幅強化政府的競爭能力。」

政府的資訊改造,希望能將資訊系統全部整併在部級機關,透過整併所屬機關的資訊系統,建立共用性系統,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比方來說,文建會與所屬的臺灣博物館過去各自擁有獨立的郵件伺服器,也造成資源浪費,於是,臺灣博物館則是共用文建會的郵件系統,這麼一來,臺灣博物館則是省去管理郵件伺服器的人力與時間,將這些資源運用在核心的業務工作上。所以,政府的資訊改造是希望部級以下的機關就不再設立資訊部門與應用系統,原則上則整併至部級機關中。

政府的組織改造,也使得許多機關跟著大搬風,比方來說,中央氣象局併入環境資源部、體委會併入教育部、國科會與原能會併為科技部等,行政院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朱雨其說:「如此資訊改造將是一項重大的挑戰。」

然而許多系統與人力在整併至部級機關後,可能會面臨人員反彈,所以在整併前一定要先凝結共識。如環保署未來將變為環境資源部,整併國家公園、森林保育、水土保持與生態保育等新業務。目前環保署正計畫與所屬機關一起討論未來環境資源部發展的方向,而參與的成員都是來自未來環境資源部所屬機關的資訊部門,透過共同討論,來確定系統共構與人力整併的方向,藉由這些共識來降低人員的反彈。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所屬機關的資訊業務都必需整併,比方來說,中央氣象局由於業務屬性特殊擁有龐大的超級電腦群,因此中央氣象局的資訊業務就不會併入環境資源部中。朱雨其表示,有些機關不適合進行資訊的整併,但有些機關可能連資訊的人力都不足了,這些機關就非常適合進行資訊系統的共享。

此外,伴隨著此次的立法,還確定了資訊長二級制,未來將會成立國家級的資訊長,由政務委員兼任,由於資訊系統都將整併至部級機關,基本上,還會在部級機關設立資訊長一職,不過,如果是業務屬性特殊的2級以下機關,如中央氣象局,由於還會擁有獨立的資訊業務,亦將額外設立資訊長負責管理。

目前包含行政院院本部、文建會、農委會、環保署、交通部與外交部,都開始整併所屬機關的系統與應用程式。此外,先前受制於行政院組織再造四法仍未完成立法,部分機關認為,因為法案仍未通過,如果要進行系統的整併,因為沒有確切的組織架構,必須等到法案通過後,才會進行。簡宏偉表示,有了法源的依據,資訊改造變成是各機關一定要執行的工作,由於此次立法的時程比預期要來得早,各機關要在2年內完成初步的資訊系統共構,目前研考會正在研擬新版的移轉手冊,告訴各機關在2012年以前,必須要完成哪些工作。文⊙林文彬

看大圖 

群益證券藉外部稽核落實資訊治理

群益證券藉外部稽核落實資訊治理 
文/黃彥棻 (記者) 2010-01-19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9088

群益證券是臺灣第一個同時取得ISO 27001、BS 25999和ISO 20000等三合一國際認證的企業,因為嚴謹的外部複審機制,獲得主管機關同意減免外部稽核

重 點
● 群益證券透過定期外部稽核,達到公司資訊治理目的
● 群益證券的外部稽核獲得主管機關的認同予以免驗

臺灣證券業進軍中國市場,第一個被中國業者點名合作的券商就是群益證券,而群益證券更是第一家獲得證交所、期交所減免外部稽核的證券業者。

群益證券近年來陸續取得多項的IT國際認證,該公司總經理周康記表示,取得的每一張IT國際認證的出發點,除了提高群益證券的知名度外,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落實對客戶的承諾。他說,為了確保客戶資料的機密性,2006年3月成為臺灣第一家通過ISO 27001資安認證的證券業者;為了避免企業營運中斷,2008年10月將所有業務部門都納入BS 25999的認證範圍;為了提升IT部門的服務品質,2009年12月取得ISO 20000認證。

群益證券執行副總裁賈中道表示,近年來透過取得國際認證與定期外部稽核,落實組織內的資訊治理。

群益證券執行副總裁賈中道則指出,該公司透過一次次定期外部稽核,維持認證有效性,最重要的目的在於,希望藉由定期的外部複審和稽核制度,做到對外部客戶和股東負責、資訊部門自我提升,及強化組織內資訊治理目的。

率先同業取得資安認證
從2004年開始,證券業者陸續轉變成財富管理業者,這期間,群益證券為了確保客戶相關個人和財產的資料安全,開始導入資安機制與標準。因為資訊部門是群益證券各部門中,最有機會接觸到客戶機密資料的部門,因此,群益證券在導入資安認證時,第一個階段就是將全部的資訊部門,納入ISO 27001的認證範圍。

賈中道坦言,剛開始導入資安認證時,IT人員反彈大,但有鑑於證券業核心系統變動頻率高,如果客戶資料和下單資料都暴露在IT部門員工下,例如四大基金的下單狀態不設防,被IT人員得知而跟著下單,對群益證券的信譽將造成嚴重損傷。

賈中道說:「導入ISO 27001資安認證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建立ISO管理體系,並將資訊安全流程標準化。」ISO 27001總共有11個資安領域、133個控制措施,群益證券將整個資訊部門納入資安驗證範圍,做到全面檢視資訊流程、提升同仁資安認知。

從2006年取得ISO 27001資安認證以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保護客戶交易權益和客戶敏感資料,賈中道指出,群益證券資訊部門迄今已經通過8次的複審,除了維持ISO 27001資安認證的有效性,透過每一次專家建議,都可以讓資訊部門資安作為更落實。他進一步指出,他說:「從群益證券落實每一次的外部定期稽核的作為,更獲得證交所和期交所主管機關的肯定,成為第一家減免外部稽核的證券業者。」

企業營運中斷復原時間為1小時
群益證券有臺北總公司,還有香港、上海和越南分公司,提供的各種證券交易業務,讓該公司一天盤中時間高達23小時。也就是說,如果群益證券業務因故中斷一天以上,就損失了23小時的交易金額。

一般人或許認為企業營運中斷難度很高,賈中道以群益證券臺北總公司所在的信義區為例,曾經在1年內發生纜線被挖斷4次,盤中2次無預警停電,總公司樓下餐廳發生小火警等造成營運暫時中斷。由此看來,要導致企業營運中斷的原因很多,難度甚至也不高。

群益證券為了降低企業營運中斷的風險,賈中道說,在取得BS 25999企業持續營運認證之前,該公司從2002年開始陸續進行機房整併,最後只剩下總公司的機房,和桃園中華電信富國機房的備援機房。

企業持續營運除了硬體設備外,組織管理和同仁意識,才是最終關鍵。依照目前法律規範,證券業者可以中斷營運時間為4小時,為一個證券交易日。但在總經理周康記的要求下,群益證券營運中斷的復原時間為1小時。

群益證券將所有與業務相關的部門,包括證券、期貨、付委託等部門,全部納入BS 25999的認證範圍內。賈中道說,群益證券在總經理全力支持與授權下,並納入所有高階主管,成立營運持續暨資訊服務委員會,由總經理擔任指揮官,賈中道則為代理人。他說:「在公司高層全力支持下,企業營運持續認證範圍才能完全納入業務和IT部門。」

賈中道指出,群益證券導入BS 25999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各個工作執掌代理人的確實維護,一旦有發生任何同仁職務變動,相關的人事系統就會顯示相關代理人的變動。他也說,同仁要到異地辦公室辦公,若要能夠順利執行業務,很重要的關鍵在於聯絡人資訊和所需業務資料的確實備份。

企業持續營運認證在導入的過程中,賈中道認為,應該由業務主管決定應該承擔的風險水準,及提供業務流程面的緊急復原程序;而IT部門則依照業務部門提出的流程,提供所需要的資訊系統和相關的基礎建設。他說,IT部門也應該協助業務部門找出各部門的關鍵活動,並將資源切實投入在關鍵流程中。

賈中道說,透過每半年BS 25999定期演練和外部定期複審,每次都有持續改善空間。以同仁到異地辦公室上班為例,原本動員要1小時,現在只要46分鐘,50%重要系統都能切實復原,事先安排好異地辦公室座位表和電話號碼,就是流程持續改善的最好例證,也是透過外部定期稽核,落實內部資訊治理的例證。

落實IT服務水準標準化
賈中道說:「當公司業務開始放大前,IT部門就必須要先能做到作業流程和系統標準化。」對於以「秒」做為獲利單位的證券業而言,IT就是公司獲利和打仗的武器,群益證券光是盤中交易就有10多種, IT部門人員更從2001年的36人,成長到2009年的100人,賈中道表示,這也對IT部門造成一定的壓力,那就是,IT部門要提供業務單位好的服務,IT部門自己就必須先將所有的流程做到標準化。

要做到IT部門服務流程標準化,賈中道說,由IT部門和其他內部部門簽訂SLA(服務水準協議)是第一步。他坦言,IT部門和業務部門溝通SLA時,業務部門都希望做到100%,但在成本的考量下,提供過去與同業的資訊比較,在IT部門和其他業務單位同意下,SLA訂99.684%。

IT部門和業務單位簽訂SLA,IT部門就必須有能力做到標準化服務的提供。所以,群益證券花了107周的時間,進行ISO 20000總共有13個流程的導入。其中,勤業眾信的顧問服務只有7個月,剩下的則是採購HP OpenView服務管理流程系統的測試和使用。

藉由導入ISO 20000標準流程,賈中道說,一旦盤中發生異常事件時,IT部門負責同仁就可以透過ISO 20000事件管理流程,將意外的衝擊降到最低,之後再透過緊急變更上線流程,有效處理該事件並符合資訊安全的要求。若要有效控制變更風險,則可以透過CMDB各組態元件的關係,作為評估變更風險的參考依據。

賈中道認為,導入ISO 20000對IT部門最大成就就是,內部客戶對IT部門的滿意度,從2008年的3.68分,提升到2009年的3.85分;在此同時,IT部門每個月能夠處理的需求單,也從每個月的500多件,提升到每個月600多件。文⊙黃彥棻

甲骨文資料庫市場版圖2010年恐將鬆動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9007&s=2

甲骨文資料庫市場版圖2010年恐將鬆動 
資料庫市場的龍頭寶座,長期以來都是由甲骨文(Oracle)蟠踞,而這樣的情勢,到了2010年恐怕會有所動搖,主要是因為甲骨文對資料庫9i的技術支援,即將在2010年7月終止,而9i的使用者至今卻還有30%左右沒有升級,這個數據,看在競爭廠商的眼裡,猶如大漠甘泉般極具吸引力,不論微軟或是IBM都想啜飲一口,趁機搶食這些與甲骨文黏著度較低的客戶。

甲骨文在資料庫市場,一直都坐擁龍頭寶座,但在推出11g的版本後,企業的反應非常冷淡,至今大多數企業仍在使用9i與10g版本,有狂人之稱的甲骨文執行長Larry Ellison,除了要努力說服歐盟同意甲骨文收購昇陽,還得面對9i技術支援在2010年7月終止後的市場爭奪戰。

甲骨文在推出9i之後,又陸續推出了10g與11g,如果與最新的資料庫版本11g來比較,9i已經是兩個世代前的古董了,為什麼至今仍有如此龐大的使用者群在支持,而且完全沒有被新的資料庫版本吸引且升級呢?說穿了,現實的問題就是「原本的資料庫功能已經足以因應,在沒有一定必須升級的情況下,企業如果選擇升級,其中潛藏的風險與成本,恐怕是企業最不想承受的部分。」所以,企業寧願採取能不動就不動,進而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

如果臺灣的資料庫市場還在蓬勃成長,各大資料庫廠商當然不會把心力放在這些不願意升級的企業客戶身上。但是,資料庫市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不論甲骨文、IBM或是微軟等資料庫廠商每年新增的大客戶都屈指可數。這樣的情況下,資料庫廠商只好互挖牆角,而且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資料庫廠商展開攻防布局,市場競爭再度白熱化
但是,由於甲骨文對9i資料庫的技術支援即將在2010年7月正式終止,再度讓各大資料庫廠商的競爭白熱化,包括技術面、服務面、價格面都有短兵相接的情勢正在發生,而這齣戲不僅會延燒到2010年,各大資料庫廠商磨刀霍霍的局面也逐漸浮上檯面。

過去這一年來,已經看到各個資料庫廠商的攻防布局。其中,甲骨文在新的資料庫版本11g中,不僅祭出Real Application Testing(RAT)以及SQL Plan Management(SPM)等功能來自保,試圖降低資料庫升級的風險與困難之外;IBM更費時2年時間秘密研發資料庫移轉工具,誘惑甲骨文的客戶轉移到IBM的資料庫平臺DB2上;此外,微軟也在SQL Server的技術說明文件中,鎖定甲骨文資料庫來做功能比較。

這一切,看在企業的眼中,雖然多了些選擇的機會,理論上,企業應該也能坐享漁翁之利,但是,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是版本升級或是轉換到其他資料庫平臺,其實都是惡夢一場,必須考量的因素也逃脫不了資料庫效能與穩定度、資料庫程式開發以及軟硬體成本等基本範疇。

IBM為了協助企業轉換平臺,歷時兩年秘密研發資料庫轉換工具,不僅對企業展現了十足誠意,而且真的已經在2009年隨著DB2 9.7版上市,計畫性奪取甲骨文客戶的企圖,從此攤在陽光下,IBM甚至宣稱DB2內建的PL/SQL編譯器,可以直接支援甲骨文的資料庫,讓企業不需要重新改寫應用程式,即可從甲骨文的資料庫平臺轉換到DB2 9.7版。

此外,IBM在官方網站上,也毫無顧忌地直接點名甲骨文客戶,只要甲骨文客戶願意轉換到DB2平臺,就有8折以上的價格優惠。

這些誘因,確實動搖了甲骨文的客戶,並且與IBM一起進行驗證性的專案,IBM曾經誇口要在2009年底拿下甲骨文1.5%的客戶,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甲骨文與IBM的戰火未歇,但至今尚未聽到IBM吹起勝利的號角,充分顯示資料庫平臺轉換的難度與複雜性。

資料庫平臺轉換完成後,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真正熟悉
IBM不諱言,資料庫平臺轉換完成後,至少還需要數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能讓資料庫管理員以及相關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真正熟悉新的系統。然而,在此之前,必須要走的路亦是披荊斬棘。

對於企業來說,在考慮轉換平臺的過程中,除了必須顧及資料庫與應用軟體的整合性之外,還必須避免平臺轉換所帶來的風險以及資料庫轉移的隱藏成本—諸如修改應用系統的程式、進行相容性測試、調整資訊系統架構,以及新資料庫上線後的穩定度等風險。

尤其IBM在DB2內建的PL/SQL編譯器,並不是IBM自己開發出來的技術,而是IBM向EnterpriseDB公司所授權取得的Postgres Plus Advanced Server的技術,因此,實際效能如何也成為注目焦點。另一方面,DB2 9.7版支援甲骨文的方式,仍舊是透過編譯器完成,並不是直接支援,具體效益更需要進一步驗證。

一家IC設計公司的資訊部門主管坦言,企業對於資料庫的應用與選擇,最在乎的就是「效能」以及「穩定度」,而轉換平臺免不了一定會有過渡期。在一般情況下,資料庫平臺轉換完成後,至少還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讓資料庫管理員以及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真正熟悉新的系統,而這個過程的學習曲線與成本,都是企業望之卻步的原因。

事實上,企業就算有想要轉換資料庫平臺的想法,最終仍有舉步維艱之感,實在是因為每一次的系統變更,都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舉例來說,臺大醫院就曾經在做資料庫分割(partition)的時候,就因為擾亂了原本的資料庫索引(Index)路徑,結果造成門診系統、住院系統以及行政系統等反應極度緩慢,當天至少有6,000人受到波及。

對於大多數的資料庫管理員來說,資料庫分割並不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一般大多會在資料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採取資料庫分割的做法,來提升資料庫效能。然而,臺大醫院在做資料庫分割的時候,卻因為沒有做最佳化路徑分析與相關測試,因此,沒有事先發覺資料庫索引已經偏離原本的路徑,進而致使門診系統等反應極度緩慢,原本只要2秒鐘就能撈取到的病人資料,在失去正確的資料庫索引路徑後,居然需要將近1分鐘時間才能完成。

諸如臺大醫院所發生的這類資料庫問題,並不是任何一個營運單位所樂見,也因此,即使困難重重,隨著甲骨文對9i版本的技術支援,將要在2010年7月終止,IBM與微軟等資料庫廠商也極力搶食,然而,最終到底會有多少企業琵琶別抱,仍有待觀察。

綜觀這場資料庫市場的戰爭,雖然微軟也角逐其中,但最終仍將是甲骨文與IBM兩強相爭的局面,這樣的推測並不是沒有把微軟放在眼裡,而是甲骨文與IBM在大型資料庫領域發展已經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不論系統平臺或技術支援能力都有一定的成熟度,相較之下,微軟才剛剛跨足大型資料庫市場沒有幾年,在大型資料庫市場上的競爭力仍較弱,雖然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把SAP的ERP系統跑在SQL Server上,但這樣的例子畢竟只是少數,而大多數的企業也是從小規模的應用開始採用微軟的資料庫。

根據IDC在2009年所做的調查,甲骨文在資料庫市場,至今仍以39%位居第一,IBM與微軟則分占28%與24%。這樣的差距,雖然可以讓甲骨文安然蟠踞龍頭,但是,只要IBM順利拿下幾個代表性的案例,勢必會撼動甲骨文的江山,而目前在國外已經有可口可樂公司從甲骨文的資料庫平臺轉換到DB2,未來臺灣市場的發展值得關注。文⊙楊惠芬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微軟再裁撤800名員工

微軟再裁撤800名員工 
文/陳曉莉 (編譯) 2009-11-05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7940
根據TechFlash報導,微軟已於周三通知被裁的員工,並證實這已超過當初預估的5000名。

科技部落格TechFlash周三(11/4)報導,微軟周三再裁撤了800名員工,超出原本微軟在今年初預估的5000名裁員規模。

微軟在今年1月揭露了首度的大規模裁員計畫,預計在18個月內裁減5000名員工;而微軟近日提交給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的2010財年第一季財報(2009年7月~9月)中表示,該公司已完成年初的裁員計畫,縮減了約5000個職位以及4600名員工。

不過,微軟卻在本周三額外裁撤了800名員工。根據TechFlash報導,微軟已於周三通知被裁的員工,並證實這已超過當初預估的5000名。

雖然微軟表示經過此新一波裁員後,已提前完成此一裁員計畫,但微軟仍舊不排除未來裁員的可能性,指出該公司將會根據業務需求持續進行人力調整。今年10月微軟全球員工人數約為9.1萬。(編譯/陳曉莉)